魏干:从食品安全问题看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
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需求最重要是有效需求,你光是有需求不行,留着买房子,大家都想买,这是需求,但是你买不起,等于这需求是空的。
而如今,四川也开始气短了,而且还异常厉害。由于过于迅猛的市场开发,尽管前方不时传来发现大储量气田的喜讯,但很快又被后方激增的消费量所淹没。
本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50亿立方米。成都的哥老张向记者抱怨说,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加气站外排队,而这些天越来越长的排队时间,不禁让他心生怨恨。另外,现在气源勘探的钻井特别深,可达7千米,使天然气生产的周期延长,新井投产的时间也相应推迟了。余焰表示,现在国内油价和国际接轨了,但是天然气价格还是没有接轨,这是不合理的。大家广泛使用CNG(压缩天然气)不光是因为它节能环保又是清洁能源,更重要的是价格低廉。
达州等一些地方都在搞天然气项目,到处招商引资,规模弄得很大,实际上却没有什么气源,比如只有500亿的项目,却非要弄个1000亿的,那肯定吃不饱。同时,四川盆地也是全国天然气重点产区之一,占全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4.7%。第三是现有一部分天然气外输。
对于四川气短的原因,盛毅分析认为有四:第一是原本就有缺口。天然气将长期供不应求的巨大利好令股市供气板块全线飘红。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就提倡发展非管网天然气,实现山区气化。据媒体报道称,这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包括,在四川天然气富集区用3年时间,着力打造6大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园区:即泸州西部化工城、达州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自贡新材料基地、德阳新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眉山金象工业园和乐山盐磷化工集中发展区。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除了上述四大原因之外,导致气源紧缺的还有开发问题。作为四川中海天然气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今年任文海先后分别和阿坝、甘孜、凉山及攀枝花这三州一市的部分县区签署了日常生活天然气供应协议,但事实上他却无气可供,反倒自己为找气落下一肚子气。
相比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状况,数日之后,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表态则激起了市场的紧张:国内天然气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正确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为什么?现在一个企业的建厂周期是设计一年、建两年,差不多三年时间一个厂就完成了。天然气产业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市场需求,说到底就是天然气便宜,居民、公交、工厂等都喜欢大量用气。
而近期大范围、提前到来的雨雪天气,让四川这个产气大省显得格外气短。以产定需:解决矛盾的理想选择尽管我国天然气工业目前仍面临着一些关键因素的制约,如管线及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干线管网建设不足、尚未形成地区和城市间管网体系等,但天然气价格偏低问题,一直都是一道无法迈过的坎。从天然气产量增长速度看,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绵阳把天然气化工作为优势产业之一,发展精细化工。
按照规划,65个丘陵县全县规划用气的乡镇通气率达70%以上,县级城市居民用户气化率达80%以上。而适当调整天然气价格,是缓解供求矛盾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对于能够带来直接利益的市场开发(工商业用气),用于公共应急保障服务的储气设施投入则因花费巨大而乏人关切,全局性的供气调配捉襟见肘。本世纪以来,中国天然气消费量以年均16%以上的速度增长,2008年天然气消费量807亿立方米,是2000年的3倍多,与当年国内产量相比,供应缺口近50亿立方米。
为解燃眉之急,成都市有关职能部门正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进行衔接沟通,请求两大集团给予倾斜支持,尽可能从源头上增加供气量,以缓解当前和今冬明春供需紧张状况。同时,盛毅指出,国家在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余焰表示,开源节流仍然是解决天然气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简单地说就是两大集团加大开发力度或者加大进口,还有该上的项目上、不该上的就别上。每天光为加气起码要排5个小时,还能挣多少钱。盛毅也颇有同感,天然气按照热值和其它能源相比,价格相对偏低,这种偏低的价格就进一步鼓励并刺激了人们的需求,从而导致了供不应求矛盾的加剧。但按环保的要求,应该尽量多用天然气,因为它是一种清洁能源,环境污染比较小,‘三州一市应尽快实现气化。
成都的哥老张向记者抱怨说,他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加气站外排队,而这些天越来越长的排队时间,不禁让他心生怨恨。凉山州也在筹备积极上马天然气化工项目。
西部区天然气资源相当丰富,但远离东部经济中心。为解决燃眉之急,他只得不远万里从新疆购买天然气,以满足部分县区的生活用气。
老气源的衰减很厉害,也是气源紧张的原因之一,每年衰减的幅度在15%左右。32个盆周山地县全县规划的乡镇通气率达60%以上,县级城市居民用户气化率达75%以上。
……2009年的这场大雪,只是落在天平上的一粒沙,把若干暗流涌动的潜在矛盾,骤然变成了现实问题。盛毅建议,现在没气化到的主要是‘三州一市和四川一些边沿地区,这些地区的问题主要在于居民居住很分散,气化有难度。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中国未来的天然气供需缺口还将继续扩大。李明騄认为,应提前制定规划,以上游公司的产量增加情况,来发展市场。
然而,四川却又很缺气。气化全川:环保遭遇气短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重要保证之一,四川省政府早在十五期间就确定使天然气的使用普及率从65%提高到80%,从而实现气化全川的初步目标。
余焰无奈地表示,各地的行政首长要考核招商引资的政绩,一部分地区的行政长官,比如市长、县长对企业拍胸脯:你的企业到我这来,我给你优惠的电价、气价,在谁也不知道的情况下做了主,也不告诉你,直接把土地给别人,几年时间就建了一群中小项目在那摆着,建完以后就找企业要气。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建成全国最大的天然气利用基地
为解燃眉之急,成都市有关职能部门正积极与中石油、中石化进行衔接沟通,请求两大集团给予倾斜支持,尽可能从源头上增加供气量,以缓解当前和今冬明春供需紧张状况。以至于一有突发情况,便引发整区域的短缺局面。
从这个角度来看,四川天然气的外输数量可能要适当压缩,应该留出更多的气就地转化,我认为这是由产业区域分工变化后的一个必然趋势。盛毅表示,四个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就造成了四川盆地天然气供应紧张状况的持续。长期关注天然气生产、消费状况的四川省社科院宏观经济与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盛毅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指出,多年来,四川盆地更多呈现的是气短的局面。相比自然灾害带来的突发状况,数日之后,来自国家发改委的表态则激起了市场的紧张:国内天然气短缺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对天然气价格实行严格监管,天然气井口价格和管输价格采用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主要定价方法为成本加合理利润,配气价格则由地方物价部门制定。四川气短前几年曾有人说,即使全国都缺天然气,四川也不会缺天然气,因为四川是产气大省。
按照规划,65个丘陵县全县规划用气的乡镇通气率达70%以上,县级城市居民用户气化率达80%以上。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天然气价格机制,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的稀缺程度,不能正确体现价值规律的要求。
第二是最近发展比较快,对天然气的需求增多。同时,盛毅指出,国家在能源的配置上要有一个更长远的战略布局。